《经济学分析与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27001
课程名称:经济学分析与应用
英文名称: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Economics
课程性质:基础理论课
学分学时:48学时,3学分
授课对象: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金融硕士和国际商务硕士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金融专业硕士和国际商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内容包括消费者行为分析及应用、生产者行为分析及应用、博弈理论及应用、宏观经济均衡与波动理论的分析及应用、宏观经济增长理论及应用等,此外,本课程还涉及行为经济学、预期及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分析等内容。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模型及应用,辅以学生的小组作业和研讨,学习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运用于对经济现实的分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系统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前沿研究,训练学生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经济现实中微观决策主体的选择行为及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现状和问题。
育人模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现代经济理论和工具,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大业。在授课过程中将理论与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相结合,增进学生们对国情的了解,增强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培育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实现自我价值和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崇高情怀。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选用教材:
1、《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七版) H.R.范里安 著,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等
2.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 O.布兰查德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闭卷考试;出勤占比10%、平时成绩占比30%、期末成绩占比60%
主讲教师:杨伟勇
所属院系:国际经贸学院
联系方式:w.yang@uibe.edu.cn ; 644933592(O)
第一章 导言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对象和本课程的分析框架,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方式:讲授
准备知识: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学分析的前提条件
一、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二、经济学分析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 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
一、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
二、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分析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和决策原则,要求做到掌握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定量分
析方法,并能将它运用于劳动市场和跨期选择的分析。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方式:讲授
准备知识: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消费者选择原则
一、预算约束
二、偏好、效用与无差异曲线
三、消费者最优选择原则
第二节 消费者偏好与产品需求
一、由效用函数推导需求函数
二、显示性偏好
第三节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二、斯勒斯基方程
三 价格变动的福利效应
第四节 消费者选择原则的应用
一、禀赋与需求
二、劳动供给分析
三、跨期消费下的最优选择
第五节 现实中的消费者选择行为
一、价值函数决定选择
二、认知局限与消费者选择
作业与思考题:
1、传统消费理论的假设前提在现实中是否存在?如果并不能保证经济现实满足消费理
论的假设前提条件,那么消费理论的分析结论是否还能成立?解释你的答案。
2、运用消费者选择理论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结论是什么?
3、本章结束后有第一次作业,作业另发。
参考资料: 1、《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中的第2、3、4、5、6、7、8、9、10、14章的内容
2、《行为经济学》中第3章中的内容。
第三章 生产者行为分析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分析生产者的决策过程和决策原则,要求做到:掌握生产者选择中的约束条件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能够分析生产者最优选择的行为及行为的结果。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方式:讲授
准备知识: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产者选择的技术约束
一、生产技术和生产函数
二、生产要素技术的衡量
第二节 利润最大化的选择
一、利润的含义
二、短期利润最大化
三、长期利润最大化
第三节 成本最小化的选择
一、成本最小化的要素投入比例
二、条件要素需求函数
三 成本最小化弱公理
四、成本函数的推导
五、供给函数的形成
第四节 生产者的市场决策
一、产量决策
二、价格决策
作业与思考题:
1、 成本最化小与利润最大化条件下的生产者最优选择的分析有什么区别?
2、 怎样由生产函数得到供给函数?
3、 本章结束后有第二次作业,另发。
参考资料: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中的第19、22、23、26章的内容。
第四章 寡头市场中厂商决策及博弈论分析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运用博弈论分析寡头市场中的厂商决策问题。要求掌握寡头厂商决策的经典模型,能运用这些模型分析经济政策的效应;并能将博弈论的基本模型运用于对寡头厂商决策的分析。
教学时数:9课时
教学方式:讲授
准备知识: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寡头厂商的经典模型
一、古诺模型
二、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三、伯特兰德模型
四、价格领导模型
第二节 博弈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博弈的基本要素
二、标准型博弈
三、序贯博弈
第三节 博弈分析的应用
一、协调博弈
二、竞争博弈
三 承诺博弈
作业与思考题:
1、怎样运用古诺模型分析现代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
2、博弈论分析厂商决策行为的优势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3、本章结束后有第三次作业,另发。
参考资料:本章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中的第27、28、29章的内容
第五章 宏观经济的均衡与波动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介绍宏观经济均衡和波动问题的分析理论。要求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分析工具——AD-AS模型,能将它扩展到预期和开放条件下对宏观经济均衡和波动进行分析,并能运用这一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波动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教学时数:15课时
教学方式:讲授
准备知识:IS-LM模型、劳动市场均衡模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AD-AS模型分析
一、总需求关系分析(封闭经济)
二、总供给关系分析
三、均衡产出的决定——总供求关系分析
四、AD-AS模型的应用
第二节 预期和开放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预期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二、开放对宏观经济的短期影响
三、开放对宏观经济的中期影响
第三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一、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困难
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三 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作业与思考题:
1、 宏观经济是否具有自我稳定机制?如果存在这样的机制,是否还需要宏观经济政策干
预经济的运行?为什么?
2、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均衡的影响因素与封闭经济相比有什么不同?
3、本章结束后有第四次作业,另发。
参考资料: 《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中的第6、7、8、9、17、20、24、25、26章的内容
主要参考资料
1、《微观经济学》(第七版)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行为经济学》 董志勇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3、《宏观经济学》(第十版) 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1版) 保罗.海恩 等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第1页/共5页